3月24日,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《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》,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。记者调查发现,我市部分政府部门网站不容乐观,有的网站一年更新一次信息,有的网站的领导信箱无法链接。(3月30《濮阳早报》3版) 近年来,不少政府部门积极适应信息技术发展,运用互联网转变政府职能、创新管理服务、提升治理能力,使政府网站成为信息公开、回应关切、提供服务的重要载体。不少部门甚至将很多线下业务放到网络上进行,极大地方便了群众。然而,有些部门的官网虽然开通了,但长期处于“沉睡”状态:信息不更新,文件不上传。这些网站引起群众不满,被诟病为“僵尸网站”。也许是看到了这方面的问题,国务院办公厅才会开展全国政府网站普查。
因为职业的关系,笔者需要经常浏览很多政府部门的网站。笔者发现,政府网站的“通病”主要有两个。第一个是信息更新慢,经常将新闻变成旧闻,一项政策多出台多日了,但政府网站上迟迟见不到信息。第二个是互动性差。很多政府部门的网站基本成了该部门领导的传声筒、留影机,发一些部门领导的活动和会议,相关民生措施却怎么也找不到。
“僵尸网站”形成的原因是什么?笔者认为,说到底是群众意识的淡薄。因为群众意识淡薄,这些部门对开通网站的目的不甚明确,将网站开通看成是宣传自己工作、成绩的阵地,他们忘记了,设立政府网站的首要目的恰恰是方便群众查询部门相关信息,更好地为群众服务。因为群众意识淡薄,有些部门故意对网站内容进行过滤,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、文件,不上传、不宣传,群众真正需要的东西,在他们这里根本看不到;因为群众意识淡薄,有些部门甚至会担心一旦信息公开了,群众会给政府工作出难题、找差错,自己的利益会受损,索性将网站束之高阁;因为群众意识淡薄,有些部门将网站的建设视为可有可无的工作,负责网站维护和信息上传的人员也就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”,最终网站慢慢“睡着”了。
唤醒“沉睡”的政府网站,需要制度来约束,需要加强考核监督,逼迫其更新,逼迫其与群众互动。全国政府网站普查可以说是唤醒“沉睡”政府网站的破冰之举,希望濮阳的相关政府部门真能像《濮阳早报》所希望的那样,以此为契机,面对普查,先行自查,自觉增强群众意识,让政府网站真正成为互动群众、方便群众的工具。